如果韩国的马东锡和元彬合作一部电影,会不会创造韩国票房之最
票房的成功,不只是演员这一个因素!
好剧本,好导演,好班底,加上好演员!
这都未必能成为票房之最!
还要看题材,看院线上映的档期,宣传的力度!
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谢谢邀请!我觉得一部电影票房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因素,当然了选对了演员对票房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不是绝对因素。票房的成功还在于电影本身的质量,故事好,剧本上乘,演员选的准,档期选的好,再加上天时地利的因素,票房不飘红都难。
我们重点说一下电影选人用人的问题,如果剧本过硬,就算是用新人去演,剧情能打动观众,我相信观众会心甘情愿的去买单;反之,如果剧本不好,即使再大名气的演员,观众不感冒,票房扑街也只能成定局,比如《长城》,也是一部史诗级的中外巨制作品,汇聚了刘德华、景甜、马特·达蒙等国内外影星,因为剧情设置问题,票房最终难逃扑街的命运。另外,现在的观众观影素质普遍提高,特别是一些90后新一代观众,眼光普遍毒辣,观影自主性强,有自己的观点和个性。如果再按照以往模式靠几个巨星去拼凑剧情,糊弄观众,那我想上映初期可能会给电影带来一定的票房,但等明星的粉丝流过去之后,电影口碑上不来,后期的票房大概率难逃崩盘命运。
我们再说一下这二位韩国实力派影星:马东锡和元彬,这二位是我们中国观众都比较熟悉的演员,一个是猛男实力派明星,一个是偶像实力派明星。如果说这二位合作的话,我只想说会非常期待他们合作的作品,至于票房,那就看这部剧的题材设置和剧情设置合不合观众们的胃口,观众会不会买账了。
总之,最终打动观众的肯定是有质量、好剧情的电影,在这个前提下,如果再有明星的加持,相信票房不是问题。反之,剧情不到位,就是再多的明星巨星,票房该扑街还是会扑街。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让你满意。
这两个人都是韩国男明星中的代表,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尤其是马东锡,釜山行之后在中国的知名度也升的很快。但是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有很多个因素。不能仅仅看它的主演是谁还要看剧情,导演的把控,拍摄的艺术性和画面之类的,当然了还有观众的喜爱度,如果观众买账,创造票房神话也不是没可能,但是前提是这个剧本足够好,电影真的好看,观众足够喜欢。不然就像中国的电影一样,成龙和李连杰在国际上都够知名度了吧,他俩人依然有烂片,就连两人一起合作的《功夫皇帝》也是惨不忍睹。可见观众对于基本的审美还是有的,如果仅仅是靠着演员的噱头制造,不考虑其他方面,创造票房神话恐怕很难。
感谢楼主的邀请,首先我个人觉得近2年马东锡的电影确实很好看,一个大块头样子呆呆的,演得了黑社会也演得到好好先生或者警察。然后元彬的最吸引我的就是孤胆特工。但最可惜就是这部电影火爆了元彬后,他就没再接其他电影,然后还低调的结婚了。虽然两个人都是很不错的演员,有实力也有魅力,但一部电影的成功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包括导演的能力,剧情的内容,拍摄手法等等。这些都会构成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但如果真的他们两个合作一定会很多人去电影院看的。
票房之最不是靠演员堆积的,是导演把控,剧本经常程度。影片制作精良,演员专业并且敬业,影院排片长短,宣传是否到位 等等等等。太多因素了。不是说有两个演员就可以了。国内国外太多,大制作 有票房有实力的大演员参演的电影一样票房惨淡
求几个美国动作片看看
超经典的5部美国动作片,让你热血沸腾,你看过几部?
美国电影一直都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不但是因为制作精良,而且还因为美国电影更加的给人带来真实感。下面让小编给大家介绍5部美国经典动作片,带你感受无限刺激。
5、《决斗犹马镇》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一位正直、坚韧的丹·埃文斯,作为前尤宁军中的一名神枪手,在南北战争时断了一条腿,得到了一点补偿,在亚丽桑那州经营一个农场,但是恶劣的天气和腐败的贪官都给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丹希望幸运女神能眷顾自己,后来真的等来了一个机会,押送一名重型犯去搭乘火车接受审判的故事,但事实上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4、《功夫梦》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一名受欺凌的小孩Parker跟随修理工韩先生学习武术,并在武术大赛中大白对手夺冠的故事。影片翻拍自1984年的《龙威小子》,但是把整个场景搬到了中国。
门槛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对吗
不是。
门槛,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首散文诗。:屠格涅夫,俄国小说家,成名作是《猎人笔记》,六部长篇小说被称为俄国19世纪40-70年代的"社会历史编年史"。此篇诗是散文诗,是用对话体来组织全文的。
在俄国当时争取民主和自由的斗争中,确有一群女革命家投身于革命运动。屠格涅夫与女革命家一直有来往。1878年1月24日,俄国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女革命家薇拉·扎苏里奇行刺彼得堡行政长官特烈波夫的事件,维拉·扎苏里奇的形象使屠格涅夫久久不能忘怀,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扎苏里奇牺牲四个月后,作家把多年来俄罗斯妇女英勇献身的高贵品质在他心中积聚的印象,结合维拉·扎苏里奇这一生动的实例,用《门槛》中这个姑娘体现出来。这是这篇作品产生的背景。
一、《门槛》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
二、这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首散文诗。
三、《门槛》通过象征手法写一个姑娘跨进大楼的对话,赞颂了革命者的崇高献身精神,斥责了诬蔑革命事业的庸人和帮凶。
四、作品反映了当时俄罗斯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而英勇斗争的情景,同时也揭露了专制社会对革命者迫害的罪恶。
《超能失控》是怎么拍出来的
电影的整个画面看似随意的DV资料,看上去随意拍摄的东西,这也是导演所想要的效果,因为一切都要看起来随意而且自然,之后还要交代清楚所有的事情,所有的来龙去脉等等。
角色鲜明、特技出彩、效果逼真,让影片核心的道德冲突充满了分量。导演在感情和视觉上冷峻地将故事慢慢推进,在这类超级英雄题材影片里带来了最好的一次突破。。是非常值得大家去看的超能力电影。
电影,就是电影,电影展现的都是主观意识过滤后的现实。如果说,虚构现实是电影的天赋,这可以说是电影的神奇所在。也就是因为这一点,人们心甘情愿地花钱去电影院,而不只是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机。
电影能够创造出一个世界,一个和现实世界相似而又大不相同的世界。呆在放映室里两个多小时,你能够注意到的只是亮堂堂的屏幕。
这多多少少决定了你是否能够融入这个现实的虚构世界,也正是这个虚构的世界,能够让你暂时离开现实世界,融入另一个世界,陷入别人的故事里,在那里,你跟着男女主角喜怒哀乐,你不在需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放下自己在现实中的角色,离开生活这个大舞台,逃到漆黑黑的空间里。
这就是电影至今没有封存在历史书里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能否成功地将观众带进这个虚构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影的成功与否。
如果你在看电影的时候,脑子里不断地浮现出一个念头,“假死了,怎么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那这部电影就相当地失败了。也就是根据这一点,我觉得《编年史》,又称《超能失控》在某些地方有了很大的突破。非常好的尝试。
超能科幻影片很多,超能力者做坏事的也多,英雄超能力者和坏蛋超能力者的角斗也很多,所以,这部电影的评分不高就很正常了。
但是,这里也有很多闪光的地方,加入了很多现实元素,纪实的手法拍摄这部电影就是其中的一个闪光点。
这部电影很明显运用了纪录手法的形式经行拍摄,借由主人公的爱好摄影,模拟纪录片的拍摄手法,这是难能可贵的。
感觉整部电影就像是现实真的有一名主人公记录下了这件事情,也就增加了这部电影的真实性,将摄像机纳入了影片的剧情之中,这让摄像机的出现合理化,也让角色能够更为主观地表达内省。
一般的电影都会尽量避免摄像机,或摄像人员的出现,因为这会有一种很明显地制作感,会让观众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这就跟魔术表演一样,如果你知道这个表演的玄机在哪里,那这个魔术就不神奇,不好玩了,也就代表穿帮了,不好玩了。
《超能失控》是一部2012年的影片,由乔什·特兰克执导的科幻电影。影片很可惜没能在国内上映,估计恐怖尺度太大。
影片讲述了三个少年意外发现拥有超能力,但是又逐渐无法掌控这种超能力,从而引起失控超能大战的惊险故事。
影片感觉基本是扛着摄像机拍摄,这种仿纪录片形式拍出来的影片恐怖指数相当高。感觉像看网络直播,或者新闻调查一样,让人更容易沉浸到剧情中去。
韩国超级卖座影片《昆池岩》用的拍摄方式也是这种。当然《超能失控》不仅仅是恐怖片,也是超级英雄片。也表达了不是所有拥有超能力都是复联或者灭霸,关键看你如何使用它。而超能力就和人的情绪一样,经常会失控,如何掌控它,也是人迈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影片总体制作粗糙,评分也不高,没事的朋友可以看看!
《超能失控》的导演想拍出更加真实与现场的感觉,让观众更真实的“感觉”到超级英雄的存在。
这种DV录制式的伪记录片也确实带来了足够的真实感,可特效与现实是冲突的!
不过这片挺好虽然分不高!
请问有没有前人整理记载历史上的盗墓?或者古代历史上有哪些比较著名的盗墓事件
前人是否(係列)整理记载历史上的盗墓事件,絮我孤陋寡闻,无法作答。
但是,散见于其它文字记载,关于盗墓的具体情况是有的,作答如下:
据我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数据,中国现存古墓遗址共有139,458处,占古遗址比例达百分之七十二。
在中国历史上,关于帝王陵墓最早、最可靠的记载,当数司马迁的巜史记》,他祥细透露了始皇陵长达四十年,动用70万人参加修建的过程和地下宫殿及陈设作了记述。
同时也记录了秦未战火也燃烧到了皇陵。项羽入关后,以30万人发掘陵墓,宝物一月未能运完,最后付之一炬,大火一连烧了三个月。
一个放羊娃,偶然的机会进入项羽部下所挖的始皇陵盗洞,便手执火把进洞捜寻,结果洞内引起大火,地宫内建筑全被烧毁。
朱姓有一付对联:“上下两皇帝,千古一圣人。”两皇帝说的是朱元璋和朱温。朱元璋是有资格与千古圣人朱熹相提并论的,那个朱温绝对是个“操社会的烂仔。”
朱温(当时叫温韬)这个滥军阀,杀光了唐朝末代皇帝全体君臣后,又以筹饷为名,再次对始皇陵抢劫。
朱温对李世民的昭陵进行盗掘,运出无数金银珠宝,可谓胆大包天,遗臭万年!
据巜汉书》载,建元二年,就是汉武大帝即位第二年,被一位伟人称为“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的他,就开始营建自己的“寿宫”,一直修了53年,小树已经可以几人合抱了,这座陵高12丈,深13丈的茂陵,以后名扬千古的司马迁就曾与共27万人移居此地,但是在西汉未年,仍然被赤眉军所挖掘,史载:“破茂陵取物犹不尽。”
大名鼎鼎的枭雄曹操,专门有一只军队来盗墓(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通过盗墓挖宝来养军队。
200年,官渡之战前,陈琳为袁绍讨伐曹操而写的檄文里面说:“又梁孝王,先帝母昆。而操率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略取金宝。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陈琳的檄文意思就是说曹操亲自上阵,指挥士兵挖了汉朝梁孝王的陵墓,把棺材撬开,尸体给拽出来,金银财宝全部被洗劫一空。只要是他盗过的墓,棺木全都被撬,无一幸免。
据记载,曹操从梁孝王墓中盗得的金银财宝就有十万斤,靠这些财宝养了几十万士兵好几年。董卓在进京之后,废了汉少帝而立汉献帝,完全把持朝政,开始倒行逆施。身为典军校尉的曹操看透董卓,逃到陈留后得孝廉卫兹赞助招了几千兵马,而他自己的钱财也全花光了。
公元190年,十八路诸侯起兵联合讨伐董卓,但是各诸侯都畏惧不前,只驻军不进攻。于是曹操自己带兵和董卓手下大将徐荣干了一仗,损失惨重,士兵损失殆尽,这时的曹操山穷水尽了。
在其后的几年里,曹操又东征西讨,战黄巾、伐袁术、黑衫军、陶谦、斗吕布、张绣等,打仗就是打钱,这么多士兵连年的征战,国库已空。于是曹操打起了盗墓这门歪心思。
其实,三国里面除了董卓(吕布)、曹操盗墓以外,孙权也干过这种事,而且是在他称帝以后,阵仗更大。据说,为了寻找第一代南越王赵佗的墓,孙权派出5000兵,千里迢迢跑到广州,到处挖掘。虽然没有找到赵佗的墓,但是却成功的盗掘了第三代南越王赵婴齐的墓。
说一个。
唐朝有个大诗人,名叫萧颖士,字茂挺,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郡望南兰陵(今江苏常州)。4岁能作文,10岁补太学生。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考进士第一。天宝初年(743年左右),补秘书省正字。时为裴耀卿、张钧、韦述等名士所器重,名扬天下,从业学生众多,世称“萧夫子”。
萧颖士考中进士后,因不屈李林甫而调任河南府参军事。他到任后不务正业,经常秘密游览。一次住在陈留的客店,正在吃饭中间,忽然看见一个老头儿,须鬓雪白,眉目尤其异常,来到门口,看了萧颖士很长时间,发出轻微的叹息声,好像和萧颖士相识。萧颖士不知他什么意思,起身拱手相问。老人说:“我看公子身形相貌,有些像一个人,不觉悲伤罢了。”萧颖士问他象什么人。老人说:“公子象萧齐鄱阳王。”
萧齐鄱阳王就是萧颖士的八代祖萧恢。萧颖士于是惊讶地问老人说:“齐鄱阳王就是我的八代祖先,你为什么会认识他?”老人哭着说:“我姓左,过去是鄱阳王书佐,备受宠信,各方面都蒙受礼遇。遭李明之难,我就逃走了。苟且偷生,免除了祸患,进入深山修行道术。终于获得出世。方才看见公子感到吃惊,竟不知是齐鄱阳王子孙。”
他们相对而泣。萧颖士对他很恭敬,也感到诧异。问他年龄,竟然三百二十七岁了。过了好长时间他们才分别。
故事讲到这里,许多人已经黯然神伤,多么美好的画面。但是狗血的还在后头。
萧颖士闲逛完毕,回到河南府,府里刚抓了几个犯人,正在审问,一见萧颖士如见鬼魅,赶紧招了。原来这是一伙盗墓贼,刚盗了齐鄱阳王萧恢的墓,分赃之后各奔东西,捕快见这几人形迹可疑,就抓了,开始打死不招,一见萧颖士才招了。原来萧颖士跟墓中的萧恢长得一模一样,萧恢的尸身有夜明珠护着,一点没有腐败,他们见了萧颖士,以为萧恢活了,找他们索命,吓得魂飞魄散,赶紧招了。
古代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对盗墓非常痛恨,所以不会有太多记载。
(《酉阳杂俎》)
曹操、黄巢和孙殿英盗墓的事儿,想必大家都知道了。下面我要说的,是《酉阳杂俎》中,关于盗墓的小故事。
《酉阳杂俎·尸穸》中有记载,说唐代有人开了齐景公墓,下墓穴三丈之后,发现一个石盒子,里面有一个鹅型的物品,把鹅翅膀转动一下,就能打开墓穴的巨石。但是当人们再往下走一丈之后,忽然看到有一阵青烟飞出,鸟从上面飞过都坠地而死。
众人非常害怕,于是就没有继续往下挖。
(电视剧里的盗墓)
某李姓官员老家有田庄,租给了庄客使用,但是庄客已经欠租金多年了。李姓官员罢官回乡,准备向庄客讨要租金,结果回家一看,几个庄客都非常富有。细问才知道,庄客们的营生,就是盗墓。
这些人说,最近盗了一座古墓,大概离山庄十里远。古墓在松林之中,虽然有墓碑,但是早已断倒在杂草之中,上面的字模糊不可辨认。这伙人于是开始挖掘,挖了数十丈之后,遇到了大石门,是用铁水浇灌封住的,坚固无比。他们只好用粪水慢慢腐蚀,过了很久才打开这大石门。
结果石门一开,忽然有箭雨射出,一瞬间就射杀了不少人。大家心里害怕,只能暂时出来。后来领头的一想,深山古墓,很可能只是机关而已。于是,他们就找了石头,躲在门口往里扔。扔一块石头,就会有一阵箭雨射出,接连多次,终于耗尽了机关中的箭矢。
大家好,我是白水老哥。
我来说一个发生的比较早的、比较有名的、对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盗墓事件,“不准”盗墓。
“不准”盗墓,不是不准盗墓,而是“不准”盗墓。绕口令?不是。“不准”是个人名。
“不准盗墓”
“不准盗墓”发生在三国之后的西晋时期。在汲郡,也就是今天河南省新乡市的卫辉,出了一个著名的盗墓贼,名字叫不准(fǒu biāo)。名字虽然叫不准,可他盗墓却是准得很,一下子就掘开了战国时期魏襄王的陵墓。
进了墓室以后,这个“不准”就点燃了火把,东翻西看,寻找金银珠宝这些值钱的物件。眼看火把就要烧尽了,不准就在地上随手一划拉,摸到了一把竹片,点着了继续照明,把墓室里贵重的东西洗劫一空。几天以后,附近的村民发现了被打开的古墓,便报告了官府。无论哪个朝代,盗掘王陵都是大罪。晋武帝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十分重视,就派人前去查看,结果只剩下了一堆没有烧完的竹简。
《竹书纪年》
经过专家对这几十车竹简的分类整理,最终得到了先秦古书十多种,一共75篇。这些古书,被人们统称为《汲冢书》或者《竹书》。其中最重要的是编年史十三篇,就是著名的《竹书纪年》。经过解读,《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的史官,所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比司马迁的《史记》要早二百多年。
为什么说这次盗墓事件影响深远呢?
原来,在汉代以前,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的图书被毁事件。第一次是王子朝奔楚。东周时期,周王室内乱,王子朝叛乱兵败,把王室的史书和典籍全都带到了楚国,最后却不知所终。第二次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秦始皇下令烧掉了全国除《秦记》以外的各国史书,以及诸子百家之言。同时,春秋战国,战火纷飞,国家兼并。大量的史书,在灭国、破城、放火、抢劫和逃难之中,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所以,这批竹简就显和弥足珍贵。
《竹书纪年》颠覆性的记录
《竹书纪年》一共十三篇,记载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被称为是“我国古代唯一流存的,未经秦火和汉儒篡改的编年体通史”,是“这一时期唯一完整的年表”。同时,《竹书纪年》中的一些记录,颠覆了《春秋》和《史记》这些一脉相传的正史。比如,关于商朝存续的时间,《竹书纪年》说是273年,而《史记》记录的是773年,两者相差了整整五百年。结果,经过对甲骨文的研究,证明《竹书纪年》的记录是正确的。关于商朝的贤臣伊尹,在正史里面,他是大大的贤臣,而《竹书纪年》声称,伊尹是篡位,最后被杀。上古帝王的禅让,也都是谎言,其实都是弑君篡位。
因此,打自《竹书纪年》面世以来,大多数的人就站在帝王和儒家的立场上,否定他的真实性,甚至把他列为伪书。直到今天,《竹书纪年》的价值才得到了人们的肯定。
说其盗墓,很多人都会想到,“摸金校尉”的鼻祖曹操和“东陵大盗”孙殿英。可我今天要说的却是“盗圣",不是白玉堂,而是温韬。
盗墓这种行当,都是发死人财的,是不赦之罪,上不了台面。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殿英,都不敢公开去挖坟掘墓,只能私下进行,而温韬却大张旗鼓的偷盗皇陵,可以说算一个牛人。
温韬,后更名李彦韬,五代时梁国人。曾出任耀州节度使一职,在职七年,期间利用职务之便,疯狂作案,关中地区大小唐皇墓陵无一幸免,都被温韬趁战乱之际,率领手下,扫荡一空。
温韬所盗陵寝之多,堪称有史记载之最。在他任节度使的七年时间内,唐朝诸帝的17个陵寝(唯有乾陵天降异向,幸免一难!)竟然被他一一光顾,并将所盗物品编成名册公诸于世,其胆量之大为令天下所有盗墓者之楷模。
和温韬比起来,孙殿英只是小巫见大巫。
马东锡真实身高
1.80米
马东锡(마동석、Ma Tong Seok),原名李东锡,1971年3月1日出生于韩国,美籍韩裔演员。
2005年,参演动作科幻喜剧《天军》出道。2007年,参演职业爱情剧《H.I.T》踏入电视圈。2008年,参演动作冒险喜剧《好家伙、坏家伙、怪家伙》。2009年,参演SBS水木连续剧《吞噬太阳》。2010年,参演了犯罪电影《不当交易》。2011年,参演爱情片《痛症》。2012年,主演惊悚犯罪电影《邻居》,凭借该片获得第49届韩国百想艺术大赏电影类奖项的最佳男配角奖。2013年,主演惊悚片《两个心脏》。2014年,主演悬疑推理剧《坏家伙们》。2015年,主演惊悚片《罪恶的编年史》。2016年,主演OCN电视台新剧《38师机动队》和灾难片《釜山行》。2017年,主演犯罪动作片《犯罪都市》。2019年,主演犯罪动作片《坏家伙们》和灾难片《白头山》。
缂丝技艺最早出现于何时?为何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
穿越时空 回归本明
“缂丝”是世界东方历史悠久的传统丝织工艺技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距今大约2500年左右。
据日本学者藤井守一先生研究考证,中国的缂丝织物远在彩陶土器时期(公元前2500年左右)就已存在,到商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缂丝织物制作已很精良。(仅从史料词汇中探寻,没有实物无法证明,缂丝最早出现于何时尚待考证)。
中国新疆楼兰古城汉代遗址中曾出土“中西(域)混合风格”缂丝毛织品。
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又发现了缂丝毛织物,其制作极为精美。
二十世纪初,曾在亚洲进行过三次深入探险考古的英国文物大盗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 1862~1943年)所著的《新疆之地下宝库》中,推测缂的工艺由来已久,作为一种特殊工艺的缂丝最早来自西域少数民族的缂毛。公元前138年,张骞通西域,互通有无,“丝绸之路”上往返的丝织品中,主要有绢、绸、锦、缎、绫、罗、纱、绮、绒、缂等。
传统缂丝主要分四大类别为:
1、“本缂丝”,
2、“明缂丝”,
3、“絽缂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