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保卫战的时间
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又称莫斯科战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1941年9月-1942年1月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
战事开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进攻战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1月20日)。此次战役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极大的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抗击侵略的决心。
二战时的莫斯科保卫战是谁指挥的?德国人是如何一败涂地的
莫斯科保卫战苏方主要指挥人员是斯大林,朱可夫(大将),铁木辛哥(元帅),沙波什尼科夫(苏军总参谋长.元帅),华西列夫斯基(苏军副总参谋长),科涅夫(西方方面军副司令员.中将),罗科索夫斯基(西方方面军16集团军司令员.中将)。
德国方面:希特勒,纳粹元首,勃劳希契(德国陆军总司令),古德里安,(德国第2坦克集团军司令),哈尔德(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冯.包克(德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克鲁格(德国陆军元帅)。
莫斯科保卫战是斯大林指挥的。
德军失败的原因是,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
莫斯科寒冷的天气,德军无法适应。拿破仑失败的战例,希特勒不可能不知道。他想在冬季到来之前攻占莫斯科。但他高估了自己,低估了苏联人抵抗的决心。
苏联人在自己的国家作战,虽然双方对地形都了解,德国兵力,武器装备更强大一些,但苏联人是保卫祖国,战斗到底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
莫斯科是保卫战,红场阅兵,苏联军队士气高涨。莫斯科市民给予大力支持,军民团结一心。天下战无不胜。
二战时期,在苏德战场上德军攻势凶猛,最终使得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由此,苏联面临莫斯科被攻陷的危机关头到了。其意义之重大,非同一般。这也印证了朱可夫在军事上的预测和判断。
但是,我要说的是,德军之所以能兵临莫斯科城下,迫使苏军调集重兵保卫莫斯科,是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所犯的一个重大错误。如果按照时任总参谋长朱可夫大将的兵力部署,德军绝不可能接近莫斯科。然而,事实就是这样,由于朱可夫要提前从斯大林格勒调集兵力部署在莫斯科以西二百多公里处设防,受到了斯大林的严厉批评,甚至被撤销总参谋长的职务,改任方面军司令。
与此同时,德军之所以在冬季来临之际才推进到莫斯科城下,也是希特勒所犯的一个重大错误。
早在实施巴巴罗莎计划之前,就有人提醒希特勒一定要在冬季到来之前攻占莫斯科。然而,一项好大喜功的希特勒却犯了分兵几路攻占城市的战略性错误。最终导致在莫斯科城下无力向前推进,使得士兵补给不及时。仅冻死或饿死的士兵就不下几万人。
苏联卫国战争历史记载,莫斯科保卫战的主要指挥员是朱可夫,部队是以西方面军华西列夫斯基大将的部队为主。
此时的克林姆林宫,苏军大本营正召开着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成立转移委员会的事宜。然而,一向强硬的斯大林是绝不甘心撤离的。因此,给时任最高统帅助理的朱可夫大将打电话,说:朱可夫同志,我以党的名义问你,你认为我们能守住莫斯科吗?希望你能诚实的回答我。听到斯大林的语气,朱可夫沉思片刻回答:斯大林同志,我认为我们能守住莫斯科,但是,为了以防万一,至少要给我再调集两个军的兵力。斯大林听了朱可夫的回答,非常满意。并立即调集东线的两个满员军,作为保卫莫斯科的总预备队。
朱可夫元帅,在苏联卫国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在苏军中的威望,已经远远超过了斯大林。
莫斯科保卫战是苏联西部面对德国进攻得一次防御战,战况是十分的惨烈,这场苏德战役以苏联的残胜而告终。此场战役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那莫斯科保卫战的指挥官是谁呢?
二战开始后欧洲战场苏德战役最为激烈。1941年6月12日,纳税德国违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与它的同盟国和仆国策划分为三个集团军,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面以他们引以为傲的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突袋攻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德国在进攻苏联的时候,分三批进攻苏联。北进列宁格勒,中进莫斯科,南进基辅。
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10月,由费多尔.冯.博克的中央集团军向莫斯科发动攻击,此代号台风行动。苏联防卫军则由朱可夫、斯大林所指挥。
德军以闪电战战术快速深入苏联领土。他们分为三面进攻,北方集团军列宁格勒推进,南方集团军则进发征服乌克兰和高加索高地,中央集团军走向莫斯科进发。由于德国的突然袭击,苏联红军防线很快就崩溃了。
很快中央集团军便占领了斯摩棱斯克,此路口是通往莫斯科的一个重要据点。苏联方面的高层很快就意识到了危险,他们在整合规划后斯大林决定有朱可夫率兵前往莫斯科抵御侵略者。
“台风”作战的计划启动,德军情报机关对莫斯科进行了分析查看最后整合结果。德军的情报网虽然不是很完善,但是准确性却很高。虽然德军的情报网深入不到后方,但对前线的计算与实际相差无几。
朱可夫是继斯大林后的第二位获得元帅此殊荣的人,因其在德苏战争中获得卓越的功勋,被公认为是第2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
二战时苏军指挥官是朱可夫,当时军衔是大将。这是他指挥苏军与德军取得的第一次胜利,也是苏军走向胜利的起点。
就本场战役而言,苏军胜在一是指挥官卓越的指挥。二是胜在国家强大的实力。三是胜在广阔的战略纵深。四是胜在特定的时间节点。
战争是两个集团之间综合实力的较量,若论战役战术,德军都要高出苏军很多。但整体实力的消耗抗不住啊,失败是必然的。
莫斯科保卫战期间,苏军的主要指挥官为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大将(时任苏联红军西方面军司令员)、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上将(时任苏联红军总参谋长),德军的主要指挥官为费多尔·冯·博克元帅(时任德国国防军陆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一级上将(时任德国国防军陆军第2集团军司令)、赫尔曼·霍特一级上将(时任第17集团军司令)。
为攻陷莫斯科,德国发起了“台风”行动企图速战速决,并攻陷了苏联西部大片领土、使苏军蒙受了相当巨大的人员和装备损失。但由于希特勒执意要求中央集团军攻克列宁格勒并占领乌克兰,结果导致进攻莫斯科的计划直到1941年9月30日才提上日程,这为苏军进行整编和兵力调动提供了时间。
到10月时,苏联西部地区进入秋季、降水增多,结果导致本来就状况不佳的苏联交通系统更加泥泞不堪,这显著延缓了德军的进攻步伐。同时,苏联方面紧急扩充兵力、重新整编了西方面军、并修筑了大量的工事,这让德军进攻莫斯科变得困难重重。进入冬季后,德军因难以适应严寒气候、补给线过长等因素,使得德军在面对苏军的反攻时相当疲软,最终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并导致进攻莫斯科的计划流产。总体来说,德军的下列错误导致了其进攻莫斯科的失败:第一,过度迷信速战速决、完全没有考虑战役拖到冬季的问题,致使其在入冬后战斗力衰减明显;第二,进攻计划不明确,甚至在筹划进攻莫斯科的同时还要攻打乌克兰,导致兵力不足和指挥上出现问题;第三,低估了苏军的组织能力和战斗意志,特别是完全没有预料到苏联方面竟然进行红场阅兵、大幅提振苏军指战员的作战决心。
莫斯科保卫战中国有参加吗
没有。
1941年9月,一路狂飙突进、靠着闪电战制胜的德军,开始进行目标莫斯科的代号“台风行动”。9月30日,德军发起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正式打响。
1941年12月5日,朱可夫率领苏军在莫斯科地区发动大规模反击,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终结了之前纳粹德军几乎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引以为傲的闪电战神话,纳粹德国企图快速征服苏联的计划由此破产,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信心。
莫斯科战役,苏军大反攻为什么只推进200公里?不能一口气将德军赶出苏联吗
志愿军在朝鲜战争时,一天还推不了这么远,美国人接触着撤退。部队想打歼灭战,但后勤和机动能力有限,慢慢只能改变打法。
苏军也有这样的问题,过长的补给线容易被快速集群分割,一旦油料粮弹困难,这就是砧板上的肉。所以,苏军前进攻击点与稳定点都是提前算好,在保留部队一定机动能力的情况下,为补给及支援留出时间。苏军的参谋部是十分有效的组织机构。
莫斯科战役,苏军大反攻为什么只推进200公里?不能一口气将德军赶出苏联吗?这个问题不是苏军不想把德军直接撵走,而是自身防御能力已经到了极限,再反攻下去,恐怕会让德军反戈一击。
一方面,莫斯科战役苏德双方都作了精心准备,可以说德军早就留了后路。
1941年6月22日德军分三路闪击苏联时,不仅在中央集团军群部署的精锐和装甲最多,而且这支部队的作战能力也是最强的,到7月中旬,前锋就打到了离莫斯科仅有几百公里的地方。但是,第2第3两支装甲战斗群的进攻速度虽快,但也出现了损失严重和补给困难的难题,尤其是后续步兵没有跟上来,带来了战线太长和被苏军容易反攻的困境。
到8月份时,希特勒发现南线苏军西南方面军的主力已被德军撵到了基辅突出部,形成了一个很容易被德军包围的有利态势。而且为了更有把握的占领莫斯科,希特勒暂缓了原计划于8月底发动莫斯科战役的企图,改而让中央集团军群的两支装甲部队,一支北上增援北方集团军群进攻列宁格勒,一支南下包围基辅苏军部队。留下的中央集团军群主力就在原地休整,这就为他们在勒热夫-瑟乔夫卡-维亚济马构筑稳固防线创造了条件。
当然,德军在暂缓中路进攻的同时,已经考虑到了整个战场态势。因此,勒热夫一线的防御作用迅速得到巩固。一是为进攻莫斯科作准备,这里成了进攻的出发阵地,也成了后撤的坚固阵地;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进可攻、退可守;二是勒热夫防线还成了连接中路和北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所以,还没在进攻莫斯科时,德军已经想好了退路。
另一方面,莫斯科战役失利后,德军主力撤退到勒热夫阵地作坚固防守,苏军再反攻力不从心。
首先,莫斯科战役对于德军统帅部来说,他们一直认为战役失利与作战指挥无关,希特勒把责任推到气候因素影响之外,还解除了一大批前线将领的指挥权,包括古德里安。从这个层面讲,德军进攻莫斯科的损失并不影响他们再次发动莫斯科战役的可能,退守到勒热夫防线,既是既定方针也是基本策略。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使莫斯科苏军不敢轻举妄动,起到了很好的牵制作用。
其次,由莫德尔第9集团军固守勒热夫,可以起到一石两鸟的作用。由于莫德尔擅长防御作战,德军将他放在勒热夫,既可以对莫斯科形成高压态势,又可以牵制南线和北线作战,客观上讲,前期做好的防御阵地帮了大忙。这也是苏军不敢继续向西进攻的重要原因。
德国入侵苏联
1941年6月,德国悍然对苏联实施“巴巴罗萨”计划,三大集团军群携大批坦克、装甲车、飞机迅速侵入苏联境内,至当年12月份,德军俘获的苏军士兵已经超过了240万人,德国上下士气大振,并因此认为击垮苏联指日可待。不过,事情的发展出乎人意料。
德军入侵苏联
事实上,就在德国上下欢呼雀跃的时候,苏联方面却早已酝酿了反攻计划。1941年11月29日,苏联西方面军司令朱可夫向斯大林亲自做了汇报,后者当晚便下达了反突击命令。可笑的是,德国中央集团军群12月4日依旧得出了苏联没有能力展开大规模反击的结论,由此可见,德国人当时自大到了何种地步,而苏联红军随后的确开始大规模反扑,其加里宁方面军第30集团军率先向德军阵地发起攻击,紧接着,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两翼均受到苏军打击。此时的德军受自身国力与特殊的气候条件所累,只得被迫撤退,几天后,古德里安下令德军原路返回,而希特勒更是下令让所有德军部队转入防御状态。
古德里安
德军全面龟缩,苏联趁机大举收复失地,整个12月期间,苏军先后解放了罗加切沃、克林、卡卢加等多座重镇,1942年1月份,德国又失去了莫斯科北部的加里宁地区,德军前线部队撤退至距离莫斯科100到250公里的地方,此后,苏德双方各有胜负,直至1942年4月,前线德军与莫斯科的距离也没有超过350公里,苏联既然已经开始大举向德军进攻,为什么不干脆将所有德军部队赶出国境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莫斯科保卫战
第一,苏联的大规模反击并未大量歼灭德军有生力量,苏军高层信心不足。
1942年4月,德军部队的确远离了莫斯科,但苏军采取的军事行动一共才造成50万德军士兵伤亡,反观苏联自身,却有70万士兵被伤或被俘,因此,莫斯科保卫战赢得重大战略胜利不假,但在战术方面,我们很难承认苏联技高一筹。这种情况下,苏联对德国仍然缺乏一战到底的勇气,前者当然不急于对德军穷追猛打了。
从战略上来看,苏军在莫斯科的大反攻具备现代机动作战的所有特征,运用德军已经获得巨大成功的经典钳形攻势对德军发起了反攻,矛头直指德军两翼的装甲集团军脆弱的突出部防线,使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两翼发生崩溃,最终迫使中央集团军群全线发生动摇。不得不承认朱可夫的进攻计划无可挑剔,而且时机恰到好处,正好在德军刚刚耗尽了兵力兵器而不得不停止进攻时发起了反击,德军缺乏弹药、食物、燃料、预备队等一切,但是结果苏军是虽然击退了德军,但始终未能歼灭德军有生力量,没能将这场反攻发展成为战略上的胜利。
同后来苏军发起的一系列大规模战略进攻相比,莫斯科反攻中苏军最大的弱点就是没能组建一支强大的纵深突击力量,进行深远突击,如后来那些强大的坦克集团军等快速部队。1941年冬季苏军虽然能突破德军的防线,但是深入程度不足使前线的德军发生崩溃,反而让德军临时组建的预备队所击败,狭窄的突破口也让苏军无法将大量的补给运入其中,维持进攻部队的突击能力,这些脆弱的补给单位很容易遭到德军侧翼的打击。
1941年苏军机动部队大多是骑兵军和小型的坦克旅或者是两者的混合部队(骑兵机械化集群),骑兵部队尽管行动迅速,但是缺乏必要的重火力,无法对德军坚固设防的交通枢纽发起正面的打击,只能起到袭扰作用,一旦强大的德军装甲部队赶来,这些苏军骑兵部队便只能退入森林,作用非常有限。而苏军坦克旅虽然具有较强的突击能力,但由于编制实在太小,持久性太差,在突击中很快便因过重的损失而失去进攻能力。1941年苏军的快速部队规模太小,无法像德军装甲集团军那样实施深远而又决定性的打击,苏军很快意识到这一弱点,在战争的第二年开始尝试组建更加强大的坦克军和坦克集团军。
苏军另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攻坚能力的不足,为苏军步兵提供火力掩护的炮兵数量不足,弹药也很少,无法像后来那样进行空前的炮兵火力支援。缺乏重火力的苏军在对付德军坚固的支撑点时显得非常无力,损失也很大,苏军不得不选择绕过这些难以攻克的支撑点,但是这些支撑点往往都是道路的交叉点,苏军的炮兵和后勤补给单位却无法绕过,从而使苏军无法做进一步的扩张,对德军实施广泛的合围。许多情况下,苏军可能包围了德军一个师甚至一个军,但是却无法吃掉他们,使得德军能突围而出或者被增援部队解围,这些都说明1941年的苏军没有歼灭德军重兵集团的能力和实力。
在莫斯科战役中,德国军队本来是有希望打下莫斯科的,就在他们士气高涨的时候,竟然遭遇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寒流,有部分士兵死在了这场寒流中,并且很多士兵每天都饥寒交迫的!其中最为严重的一点就是,德国的武器也出现了问题,有的武器失灵了,而有的武器则直接报废了,这突如其来的状况让德国军队措手不及,并且军队的战斗力直线下降!就在这个时候,苏联发起了大反攻,但令人感到疑惑的是,苏联的大反攻只向前推进了200公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苏军对于这种恶劣的天气是有对策的,他们早已习惯了国家的种种气候,并且这个时候他们得到了远东战略部队的增援,所以他们一鼓作气扭转了战局!德国的指挥官看到当下这种战况非常的着急,他知道如果此时不后退的话,那么军队将会受到巨大的冲击,甚至有可能全军覆没,因此他就下令让军队快速撤离!
接下来,苏联发起了大反攻,德国的军队撤到了200公里的位置,然后苏军就没有继续推进了!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个位置是德军这次攻占莫斯科行动的出发点,所以在这一条线路上面有很多的物资,武器装备弹药都是非常充足的,德军一旦到达了这个位置,就可以依靠这儿的物资来让军队的战斗力恢复!德军的士气虽然有些低落,但是他们的战斗素养还是较高的,反观苏军,苏军虽然扭转了战局,但是他们此时已非常疲惫!德军就算是撤退也留有后招,他们在撤退时还不忘一路设埋伏,苏联在反攻时累得气喘吁吁的!所以德军仍然给苏军造成了非常大的杀伤,令对方的进攻变得越来越缓慢。
其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苏军根本就不想和德军正面交锋,他们之所以发起反攻,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他们要解决当下被包围的困境,若是这种战况不能够扭转的话,那么莫斯科迟早落入德军手中,所以当苏军完全脱离了包围圈之后,他们就不会再乘胜追击了!更何况依靠苏军的实力,能够反攻到200公里左右的地方,已经是他们进攻的极限了,这个时候苏军和德军都非常的疲惫!德军建立了非常坚固的防线,而苏军也急需人员和武器的补充,所以在这么一个情况下,双方军队都不会有大的动作的,而苏军自然也不会选择继续追击。
德军在这次作战当中损失了很多的士兵,国内已经没有军队可以过来支援了,所以希特勒就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请求仆从国的援助,希特勒开始去其他国家借军队,匈牙利和罗马尼克等等国家都纷纷支援德国。德国一共笼络了52个师,这52个师占据了苏德战场的1/4的兵力。不过对于德国的将领来说,这些军队都是不中看不中用的,他们的作战能力比本国的军队差很多,而且素质也令人瞧不上!这些借来的军队实力差确实令人头痛,但这并不是最大的麻烦!最大的麻烦是有一些国家之前有过摩擦,军队也是水火不容的,使用军队的时候不能够把他们放在同一个战场上!比如说,之前有冲突的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军队!但尽管如此,德国也不得不接受这些军队,因为当下情况紧急,如果没有这些军队的话,那么德国的兵力将会严重不足。
苏军大反攻,虽然没有把德军彻底打趴下,但是德军已经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了,所以就算苏联不继续推进反攻,当下的情况也够德军喝一壶的了。更何况如果继续反攻的话,那么苏军也会因此受到重创,甚至可能会造成战况的再一次变化,因此苏军便选择了适可而止,不继续反攻是非常明智的。
在莫斯科战役中的1941年12月5曰,苏军左朱可夫指挥下,进行了大反攻,反攻持续到转年3、4月份。可最远只推进了三百多公里。而为什么不一囗气将德军赶岀苏联呢?先来看看,在苏军大反攻前,德军的状态如何。希特勒在1941年9月5曰,下还了第35号作战指令—代号“台风”的进攻莫斯科的命令。莫斯科战役从9月30曰开始,到苏军大反攻时战役已进行了两个月多了。而法国战役真正进行了才三十九天。所以,此时的德军按常规作战标准来看,是该进行休整的。并且,德军处在,饥不择食寒不择衣的窘境下已有一段时间了(德军已是缺兵、缺装备、缺物资的三缺状态),就更需要“坐下来,喘囗大气”了。也就是说,此时的德军(不仅是进攻莫斯科的中央集团军群,还包括北方、南方集团军群)已到了进攻的“天花板”、顶点了,已无力进攻了,打防御战都很困难。这从苏军刚开始反攻,德军三个集团军群的司令官,均向希特勒提岀了撤退的要求中来证明。再来看苏军参与反攻的部队,许多都是生力军,并且苏军为反攻做了许多准备,所以苏军的状态比德军好的多。而苏军为什么反攻只推进了三百多公里呢?苏军先是抓住了德军已是强弩之末的有利时机,并经过必要的准备后,进行了成功的反击。但到反攻的末期,苏军又处在了德军先前的处境,战线过长(从补济的角度来看)使补济越来越困难、人困马乏,兵力不足等不利局面,还有气侯转暖,道路也越来越泥泞了,这又增加了运输困难。反攻推进二、三百公里后,苏军也达到了进攻的顶点了。至于,不将德军赶它苏联呢?简单地说,苏联、苏军当时根本不具备将德军赶岀苏联的能力。这个时刻,要到1944年底才会到来。因为这个时刻是在苏联、苏军具备了强大的实力和有力的外援,以及欧洲战场局势的全面的转变时才会出现。
这个想法太过于乐观了吧,没有考虑到当时情况,在任何时代任何战争当中,一次推进200公里实际上都是已经是一个不错的水平了,当时苏军没有能力进行更大规模的推进。
莫斯科战役实际上更多是一种防御性质,而不是进攻性的,德军虽然在冬季的情况下受到了很大的麻烦,但是苏军的麻烦也不少,遇到的问题并不比德军少。
当时苏军的状态也不够理想,主要原因就在于经过苏德战争早期的消耗之后,苏军的兵力与装备损失都非常惨重,莫斯科战役实际上是利用了德军进攻能力削弱,处于状态最差的条件,才得以实施反击。
苏军的反击虽然猛烈,但是状态依然不够理想,德军也是瘦的骆驼比马大,防御作战能力很强,到了莫斯科战争后转移后期,德军已经有能力,阻止苏军的进攻了,是有能力继续打下去,在这种背景之下,苏军已经没有能力在作战了,是德军的顽强抵抗,抑制住了苏军的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