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三驾马车
【第一驾马车:政策】
去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46号文件点燃了体育产业的热情,文件明确了到2025年体育产业发展实现5万亿产值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并在政策扶持和组织实施两个方面进行了引导和说明。
【第二驾马车:资本与科技】
去年10月46号文件的出台将体育产业推到了风口,利好政策和产业前景让关注体育产业的资本和公司蜂拥而至。发展体育产业、拉动全民健身消费是46号文件的核心。在体育产业上游,以乐视为代表的赛事转播及内容制作平台获得了资本的青睐(乐视体育获得8亿元A轮融资)。同时,以场馆预约、教练预约、健康指导和数据收集管理为主的休闲健身APP也备受追捧。
【第三驾马车:人才】
上面提到的两驾马车:政策与资本——这两个是先行,但体育行业最重要的一驾马车是人才。
在过去,人才很难进入体育行业,因为人才总是会自动流向最有活力、最开放的产业领域,而体育行业长期的体制和市场相对封闭的原因,导致体育产业并未吸引足够多的人才。但是,人才又是发展的基础,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既懂体育、又有其他领域专业背景的跨界综合性人才。
可以与体育赛事融合发展的产业
体育赛事可以与多个产业融合发展,包括文旅产业、餐饮、住宿、交通、零售、康养等。
体育赛事的举办不仅能够直接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还能够间接促进与体育相关的多个产业的融合发展。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和说明:
文旅产业:通过引进高水平赛事和形成品牌赛事,可以打造体育消费之城和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模式。例如,绥芬河市通过举办各类赛事,吸引了众多参赛选手和观赛观众,直接和间接产生的经济收益达到了3200余万元,全面带动了餐饮、商超、住宿、旅游等产业经济的发展1。
餐饮、住宿:赛事的举办往往伴随着参赛选手、家属以及观众的增加,从而带动了餐饮和住宿业的发展。例如,无锡马拉松和苏迪曼杯等赛事产生的住宿、餐饮等直接经济效应分别达到了近1.95亿元和3.79亿元2。
交通、零售:赛事的举办还会促进交通和零售业的发展。参赛选手和观众的流动增加了交通需求,而赛事期间的购物需求也带动了零售业的发展。
康养产业:通过推动体育与康养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结合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重大体育赛事,实现多业态融合、多场景打造,提升全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进一步促进体育及相关消费3。
文化活动:体育赛事还可以与文化活动相结合,推动“体育+文旅”融合发展。例如,福鼎市通过创新品牌体育搭台、本土文化融入等形式,催生文体旅多业态融合,实现了赛事活动“海陆空”立体覆盖4。
综上所述,体育赛事的举办不仅能够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还能够带动文旅、餐饮、住宿、交通、零售、康养等多个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多赢的局面。
中国体育旅游发展趋势如何
从“看”到“动”,体旅融合日趋多元
综合前文可以看到,2015年之前我国体育旅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在休育与旅游产业之间形成了融合理念,但对于大多数旅游者而言,主要还是以观赛追赛及竞赛表演旅游主为,尚处在“以看带游”阶段。
2016年至今,随着体育与旅游融合不断深入,冰雪运动旅游、山地户外旅游、水上运动旅游、城市马拉松赛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等新业态迅速发展,全面开启由“看”向“动”的深度融合,消费结构也从单一的赛事旅游向高层次的运动休闲度假升级。
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盘点“2021年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名单”发现,在拟认定的47家单位中,包括景区20家,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度假区16家,滑雪场3家,体育小镇2家,体育场馆2家,商业综合载体2家,产业园区2家。据此,可以初步梳理出当前国内体育旅游融合典型模式。
一是“景区+体育”模式。与度假区融合模式相比较,“景区+体育”融合模式,主要取决于景区资源的先天优势,多以江海湖泊类、河湖湿地类,山岳丛林(生态)类、高山冰雪类及沙漠草原类景区为主。依托景区的空间规划和资源分布,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引入体育旅游项目,既可以丰富休闲旅游业态,也能够促进景区升级转型。
体育产业主要任务的六个方面
体育产业是指生产体育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提供体育服务的各行业的总和。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具有与其他产业相同的共性,即注重市场效益、讲求经济效益,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部门的特性。
其产品的重要功能还在于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发展社会生产、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体育产业包括体育本体产业、体育外围产业、体育中介产业和体育产业消费者等。其中,体育本体产业是整个体育产业的核心,包括体育竞技业与大众健身业;体育外围产业的产业链包括体育用品商、体育器材商、体育服装商、体育旅游业商、体育博彩商和体育建筑商等;体育中介产业的产业链包括体育广告商、体育赞助商和体育保险业等。
体育企业集群化演进主要原因
体育企业集群化演进的主要原因包括:
1.资源效益:体育企业集群化可以整合资源、共享设施和服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规模经济。
2.创新创业氛围:集群中的企业相互之间可以分享经验和技术,促进创新和创业,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3.人才聚集:体育企业集群化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聚集,提高整个产业链的人才素质和水平。
4.市场影响力:集群中的企业可以形成产业集中度,提升整体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文旅体育产业包括什么
文旅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一般包括:影视、广播、音像、游戏、动画、卡通形象、演出、文物、美术、广告、出版印刷、创意性设计、传统工艺品、传统服装、传统食品、多媒体影像软件、网络、建筑、雕塑、游览等。
文化旅游产业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学术界和一些省市政府部门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认识存在泛化现象,许多人把旅游业主体都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包括旅游交通企业、旅游住宿企业、纯自然的观光型景区等。体育旅游产业,目前主要包括山地运动、户外运动、体育小镇、体育公园、体育建筑、滑雪、漂流、跑马场、运动博物馆等各类体育旅游项目。
体育文化产业与体育产业有什么区别
体育文化产业属于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交叉融合新业态,因而具有双重属性,既具有体育文化的健康价值、教育价值和娱乐价值等本质属性,又具有文化产业的文化传播、文化传承、产业价值和精神效能。
体育产业是指生产体育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提供体育服务的各行业的总和。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具有与其他产业相同的共性,即注重市场效益、讲求经济效益,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部门的特性。其产品的重要功能还在于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发展社会生产、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体育文化产业,指经营文化、体育活动的业务。文化业包括表演、播映、经营游览场所和各种展览、培训活动,举办文学、艺术、科技讲座、讲演、报告会,图书馆的图书和资料的借阅业务等。
现在的体育产业有哪些发展机遇呢?大家给点意见呀
2018年全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概况分析
2018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2.4万亿元,同比增长9.09%,实现增加值8800亿元,同比增长12.82%。预计未来三年内行业整体将继续维持稳健的增长水平,体育产业增加值有望在2020 年突破1万亿元。结构上体育服务业(除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外的9大类)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增加值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继续上升,从2016年的55%上升到2017年的57%,其中直接与公众体育消费相关的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增长突出,增长速度分别达到39.2%和47.5%。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2.2万亿元,增加值为7811亿元。从名义增长看,总产出比2016年增长15.7%,增加值增长了20.6%。其中,直接与公众体育消费相关的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增长突出,增长速度分别达到39.2%和47.5%。截止至2018年底,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2.4万亿元,同比增长9.09%,实现增加值8800亿元,同比增长12.82%。预计未来三年内行业整体将继续维持稳健的增长水平,体育产业增加值有望在2020 年突破1万亿元。
2012-2018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及增加值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们认为2019年国内体育产业仍将处于持续培育期,但产业空间大、发展韧劲强的特点将持续显现,产业的投资逻辑有以下四点:
1、赛事依然是产业的核心内容;
2、线下端价值被产业重新认可,但需要长时间培育;
3、综合服务商和垂直细分平台是融资发展方向;
体育产业包括哪些
体育产业包括体育本体产业、体育外围产业、体育中介产业和体育产业消费者等。
其中,体育本体产业是整个体育产业的核心,包括体育竞技业与大众健身业;体育外围产业的产业链包括体育用品商、体育器材商、体育服装商、体育旅游业商、体育博彩商和体育建筑商等;体育中介产业的产业链包括体育广告商、体育赞助商和体育保险业等。而体育消费者是体育产业的决定力量。
体育产业不同于体育事业,体育事业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社会精神文明的需求,更注重社会效益,具有公益、福利的性质;而体育产业的重要目的则是谋求获利,更注重经济效益,因而具有商业的性质。
体育产业包括哪些
体育产业包括体育用品制造、体育赛事组织、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体育培训及教练员服务、体育旅游等领域。它是以体育为核心,以商业运作为手段的综合性产业,具有广泛的市场和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体育产业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产业之一。
体育产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育竞技产业:包括职业体育比赛、运动员培养和训练、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等。
2. 体育场馆与设施产业:包括体育场馆建设、维护和管理,以及相关的设备和设施生产与销售。
3. 体育用品产业:包括体育器材、运动服装、运动鞋帽等的生产和销售。
4. 体育媒体产业:包括体育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机构和平台,以及体育赛事的版权经营和转播。
5. 体育旅游产业:包括体育旅游景点、旅行社的开发和经营,以及与体育相关的旅游活动和服务。
6. 体育培训产业:包括体育教育机构、培训班、私人教练等的开设和经营。
7. 体育赞助与营销产业:包括企业对体育赛事、运动员、团队等的赞助和营销合作。
8. 体育文化产业:包括体育艺术、电影、音乐、文学等与体育相关的文化创作、传播和展示。
9. 健身与休闲产业:包括健身俱乐部、高尔夫球场、健身器材生产和销售等。
10. 体育科技产业:包括运动追踪技术、数据分析、虚拟现实等与体育相关的科技创新和应用。
总之,体育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涵盖了众多与体育相关的经济活动和服务。
体育产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体育竞赛组织:包括国内和国际的体育比赛、锦标赛、运动会等组织和管理。
2. 体育器材制造:包括各种体育运动所需的球、拍、网、饰品、装备等制造和销售。
3. 体育赛事转播与传媒:包括体育赛事的转播权和媒体传媒权的购买和运营,以及体育新闻、评论、分析和报道。
4. 体育场馆建设和管理:包括体育场馆的建设、维护、管理和租赁,以及相关的设施、安全和服务。
5. 体育培训与教育:包括各种体育项目的培训和教育机构,提供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训练。
6. 体育旅游和休闲娱乐:包括体育旅游、体育度假村、健身俱乐部、运动场所等的开发和经营。
7. 体育品牌和商业合作:包括体育赞助、广告、营销、品牌推广等商业合作与经营。
8. 体育科学和医疗服务:包括体育科学研究、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运动心理学等的研究和应用,以及运动康复、运动损伤治疗等医疗服务。
9. 体育相关的文化和艺术产业:包括体育电影、体育音乐、体育艺术作品等的创作、制作和经营。
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体育产业的多元化和综合性。
体育产业包括体育本体产业、体育外围产业、体育中介产业和体育产业消费者等。
其中,体育本体产业是整个体育产业的核心,包括体育竞技业与大众健身业;体育外围产业的产业链包括体育用品商、体育器材商、体育服装商、体育旅游业商、体育博彩商和体育建筑商等;体育中介产业的产业链包括体育广告商、体育赞助商和体育保险业等。而体育消费者是体育产业的决定力量。
体育产业不同于体育事业,体育事业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社会精神文明的需求,更注重社会效益,具有公益、福利的性质;而体育产业的重要目的则是谋求获利,更注重经济效益,因而具有商业的性质。
体育产业创业项目
体育创业项目可以分为体育赛事和基础服务两类,从上游到下游,体育赛事包括俱乐部、赛事运营、体育营销。
其中,俱乐部负责球员的训练和参与种族;活动运营公司围绕活动IP对活动进行统一开发、推广和管理,使活动IP的效益最大化;体育营销寻求赞助支持,帮助活动扩大影响力;场馆运行在比赛日为比赛提供场馆支持及相应的衍生服务;体育媒体通过媒体扩大IP的品牌和价值,通过转播权实现;围绕知识产权,通过体育用品、体育彩票等多种方式进行衍生开发各种方式反复实现。